前麵有過分析,物種滅絕的原因在於三大因素,其一是環境因素,其二是物種的競爭,其三則是物種的退化。那麽,要回答地球生物與進化規律是否可以導致人類滅絕的問題,就要對號入座地分析物種滅絕的原因是否能夠作用於人類,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作用於人類。在以下的分析中我們將不考慮人類自身的種內競爭、非理性發展、集群自殺等等自我威脅的因素,隻考慮自然的外在因素對人類的威脅,而自我威脅的因素將在以後的章節中重點討論。
一、環境因素對人類的威脅
普通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非常簡單的,由於完全處於裸露狀態,如果全球氣候變冷,動物的進化方向肯定是皮變厚、毛變長,如果不能完成這樣的進化就會被凍死,物種就會滅絕;如果全球氣溫變暖,動物的進化方向必須是皮變薄、毛變短,如果不能完成這樣的進化也會被滅絕。
同時,物種之間存在食物鏈關係,一個物種滅絕必然會導致一批以此作為食物的物種減少和滅絕。因為動物對食物的加工方式僅僅隻有嘴的咀嚼,所以不可能將一些不能食用的物種變得可以食用,雖然消化係統也可以進化,但能夠完成這種進化的物種隻是少數;動物獲取食物的途徑完全是大自然的簡單賜予,不可能對食物進行家養和馴化,大自然的些許變化對動物的食物獲取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們說冰期的到來一些物種得到了相應的進化而生存了下來,因為期間由熱變冷要曆經幾千年的時間,總有一些物種可以完成這樣的進化。但是,如果趕上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地球,或者趕上全球性大的火山爆發,由此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冷或者變熱,其過程僅在幾天或者幾個月之內完成,一般的物種都難以完成這種適應性進化,等待著它們的便隻有滅絕。
人類已經從根本上擺脫了動物的處境,由於人類的智力已經達到了一個絕對的製高點,並掌握了任何物種都望塵莫及的科學技術,因而,人類在與自然環境打交道上采取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
首先,人類已經完全擺脫了必須依靠裸露的肢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處境,這一點早在許多萬年之前人類學會將獸皮披在身上、采用火來取暖時就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然而今天,一切變得更加無比樂觀,如果氣候變冷,我們可以多穿衣服,如果更冷,我們可以坐在有火爐、暖氣或者空調的房間。要是極端地說,如果要求某些人一定要走到極度寒冷的室外完成某項任務,我們在南極工作的人員可以穿著防寒服在攝氏零下七八十度的環境下工作,我們的宇航員可以穿著宇航服在攝氏零下100度以下的環境下行走。
同樣,如果全球氣候變暖,我們也完全不必依靠皮毛的變化去適應周圍的一切。在天熱時,我們可以隻穿很少的衣服,更熱時,我們則可以躺在帶有空調冷氣的房子裏品嚐冷飲,盡享涼意。要是一定要走出室外,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都有密閉式空調,可以任意調節氣溫;我們的煉鋼工人穿著特殊的耐高溫服裝在攝氏近百度的高爐前工作;我們的消防隊員可以穿著特製的服裝衝入火海。
全球平均氣溫如果因環境變化僅有1度的起伏,極限溫度便會遠高於此,由此就必然導致一部分物種的滅絕。若是這種變化達到10度,哪怕這一過程是上千年的緩慢變化,都必然會導致一半以上的物種滅絕,如果是氣候的突變,物種滅絕的規模會更大。但這種變化讓人類去應對就要自如得多。毋庸置疑,這樣巨大的氣候變化當然也會對人類造成很大影響,但這種影響遠遠不是根本性的,尤其在氣候突變時,人類相對於其他物種的優勢顯得更加明顯。
第二,讓我們來看環境對人類食物的影響,粗略盤算,我們的優勢也是任何動物無與倫比的。早在數百萬年前人類便可以利用石頭砸碎堅果吃食其中的果仁,而後又學會使用火,使一些不能生吃的食物變得可以食用,一萬年前人類學會了馴養家禽、馴化植物,由此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動物。
但是,這一切早已不能與今天的人類相比,我們可以通過溫室大棚在嚴寒的冬季吃到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和糧食;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農作物的基因,培養出抗寒、抗暑、抗旱、抗澇、抗病蟲害的糧食作物;至於對所食用的各種動物的圈養,更是可以讓那些家禽、家畜享受夏日的蔭涼和冬日的溫暖。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屬於雜食物種,植物和動物都可以成為其糧食,生吃和熟吃都能夠接受,這就使得人類在應對自然環境變化時,麵對自己的食物問題顯得更加能夠把握。事實上,今天的人類在考慮其食物時更多關注的是口味和健康。當然應該承認,自然環境的變化肯定會影響人類的糧食收成,但這種影響絕不是根本性的,更不會導致人類的滅絕,人類也不需要在環境變化時必須進化自己的消化器官。
那麽,是否環境變化對人類就沒有決定性影響呢?當然不是,實際上,前一章所討論的基本上都是有關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宇宙的威脅、太陽係的威脅以及地球的威脅,這一切對人類造成的威脅無一不主要是環境的威脅。但是,通過之前的討論已經明確,能夠導致人類整體滅絕的環境威脅,必定是足以導致全球生態遭受徹底崩潰的力量,而遠非是一般意義的環境變化。那麽,最近的一個人類利用今天所掌握的手段確實無法逃避的滅絕性威脅,便是50億年後太陽演變成紅巨星,然而,那是一個極其遙遠的威脅,今天考慮那個威脅實在為時太早。
二、物種競爭對人類的威脅
強大的恐龍曾經長期統治地球,我們不妨作這樣的假設,如果在今天,地球上同時生存著人類和恐龍,是恐龍統治人類還是人類統治恐龍呢?我想答案是十分明確的,一定是智慧的人類統治龐大的恐龍,而不會是相反。
一個赤手空拳的人在野外不說遭遇恐龍,即使遭遇一隻狼,恐怕都會被它撕碎。然而,群體的人類,尤其是掌握了高科技手段的高度智慧的人類,其無與倫比的強大卻是登峰造極的。
今天地球上的某一物種可以與人類競爭嗎?今天地球上的某一物種在生存競爭的進化道路上能夠滅絕種群數量達60多億的人類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一結論我想沒有任何人會懷疑。
然而,用進化的眼光前瞻未來,其結論就要稍加考慮了。今天的地球當然沒有任何物種可以與人類匹敵,但在遙遠的未來會不會有某一個物種通過不斷進化超過人類,從而戰勝人類呢?對此,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麵對其進行分析:
首先,從大型動物看,今天地球上的大型動物都在人類的監控之下,要進化出一個達到恐龍一樣強大的物種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使達到恐龍那麽強大,甚至超過恐龍,人類也可以輕易將其製服,一旦其真的有可能較大地危及人類安全時,智慧的人類決不會任其泛濫下去。
第二,從智慧生物看,一種智慧生物的進化成功是要有諸多條件的,例如:智慧生物必須有較大的體型,因為要有足夠的智慧就應有相當的腦量,不僅螞蟻、蜜蜂不可能成為智慧生物,貓、兔這樣的動物也遠不夠分量,這就給人類對它們的監視與掌握提供了有利條件。智慧生物要完成其進化至少需要數百萬年時間,高度智慧的人類不可能愚蠢到在如此漫長的時間段,任其一個物種進化到足以危及自己的生存。
那麽,某種生物有沒有可能隱藏於大海深處完成自己的智慧進化呢?人類的智慧是以對石器的使用和對火的使用作為起點與促進條件的,大海沒有使用這些工具的條件,更沒有高科技的發明創造條件。即使一個高度智慧的物種,不借助高科技手段也不可能在大海中戰勝陸地的人類。況且,當人類真的發現大海中有危及自己生存的物種時,必定會傾其所能將其滅絕,因為,數百萬年的進化時段,這樣的物種即使在大海中,也不可能不被人類發現。
第三,從小動物看,老鼠、蝗蟲、蟑螂確實給人類帶來了很多麻煩,而且這樣的動物不易掌控。事實上,小動物比大動物更讓人類頭痛,它們繁殖力極強,體態又小,在不知不覺中就成千上萬,鋪天蓋地,如果真的有一個物種進化到繁殖力與破壞力都遠超過老鼠、蝗蟲和蟑螂,必將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害。
但是,從過去我們應對小動物的經驗看,這些小動物本身不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人類生存,尤其不可能危及人類的整體生存。
人類對付它們的辦法很多,有器械捕殺,有藥物捕殺,也有養貓抓鼠、讓雞和鴨吃蝗蟲這樣的動物捕殺,還有封殺其食物來源以消滅它們的辦法。這一切手段雖然不能將其全部消滅,但卻能有效地遏製其數量,不至於太大地影響人類的生存,更不可能危及人類整體生存。那麽,地球上如果真的進化出比這些小害蟲更厲害的物種,采取上述手段也應該比較實用。
第四,從微生物看,其威脅主要是由細菌和病毒給人類帶來的疾病。實際上,這種進化威脅是真正可怕的,一種新的病菌和病毒帶來的惡性傳染疾病可以極大地危害人類的生存安全。由於微生物極其微小,且數量極其巨大,人類遠不能夠對其進行有效掌控,一種新的致病性微生物完全可以出其不意地攻擊人類,最可怕的就是惡性傳染性疾病。
但是,從我們今天所掌握的傳染病防控與診治手段看,完全可以將其控製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並使之不至於對人類造成太大的傷害。
關於這樣的能力是有事實作為依據的。中世紀後期的黑死病曾使歐洲一半的城市人口死於非命,但米蘭卻免遭了這一劫難,因為米蘭主教命令,凡一家有得病者,不論死、活,都用圍牆將其房屋圍住,並一律埋掉。以後科學發達後知道這一有效辦法就是隔離,是防止傳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2003年,在中國爆發了一種極具傳染性,且死亡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SARS,由於交通的發達,僅2個月時間該病就傳遍了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人們談SARS色變。但各國采取有力的檢查與隔離手段,在並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隻用五六個月時間就遏製了SARS的傳播,最終傳染人數不到1萬,死亡人數不到1000。如果這要在100年前,其危害必定會超過今天上萬倍。
事實上,目前我們掌握的抗生素等藥物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醫治多種新的疾病。當時對SARS的治療完全采取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雖然遠不能稱為特效,但也能夠應急。由此可以肯定,有上述我們已經掌握的現代手段,微生物通過進化帶來的疾病雖然必定給人類造成死亡與危害,但不至於滅絕人類。
第五,從植物進化看,有些植物確實給人類帶來過一些危害,尤其是植物物種的入侵,導致生態破壞、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了人類的生存。但任何植物的進化都不可能使人類的整體生存受到危及,因為使人類滅絕的植物至少要達到漫天遍地。那麽,完全有把握地說,隻要有極少人的生命遭其威脅,智慧的人類就必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它們鏟除,至少可以控製在一定範圍,絕不可能任其發展到每一寸土地都被這樣的植物占領。
三、物種退化對人類的威脅
這裏說的物種退化指的是人類自身的退化,也就是說,人類會不會因為不可抗拒的自身基因變異,退化為完全不適應再繼續生存下去的物種,從而導致滅絕呢?例如,不能再繼續繁衍;或者智力變得越來越愚笨,最後演變成普通動物一樣的物種,並因此而滅絕;或者還有一些別的什麽不利於繼續生存下來的退化等等。
根據進化論的原理,使用越多的器官會進化得越發達,人類是唯一主要用腦去適應環境的生物,由於對腦的大量使用,人類的智力必然越來越發達,這一結論從理論上是完全受到支持的。而且從創造力而言,事實上人類的創造力過去一直呈增長趨勢,至今還看不出任何停滯和倒退的跡象。隻要智慧不會發生大的退化,人類就完全有條件繼續主宰地球,並比其他物種更能適應各種環境。
一定有人會說,萬一人類在未來的某一天出現智力的退化,甚至身體的許多重要方麵都出現退化,要是這樣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比如有人認為,決定男性性別的基因由Y染色體攜帶,Y染色體的大小隻有X染色體的三分之一,且Y染色體隻攜帶78個基因,X染色體卻攜帶了1098個基因,由此推斷這是Y染色體的基因在長期進化中一路丟失的結果,並認為Y染色體的這種退化有可能導致幾百萬年後其攜帶的基因全部消失,所以在幾百萬年後男人可能不複存在。
尚且不論上述觀點是否反映實際情況,即使真的出現Y染色體退化也不可怕,我們已經掌握的克隆技術稍加展望,完全可以做到對自身的克隆,也就是人類可以實現單親繁殖。要是這樣,雖然幾百萬年後人類世界沒有男人,隻有女人,但卻仍然可以做到生機勃勃、興旺發達。
不僅可以如此,根據2008年初公布的一項科學研究成果,英國科學家已經可以從女性的人類胚胎細胞中製造出精子細胞,這就預示著在不遠的將來,女性的結合也能生育孩子,當然,所生育的孩子也隻能是女性。那麽,如果真的能實現這一目標,未來的女性世界的繁衍更是毫無問題。
事實上,以今天掌握的基因再造技術作為基礎,隻要稍加發展,我們完全可以拯救男人。所謂基因再造技術,就是采用酶將DNA上的基因進行剪切、粘貼與修複,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創造出符合自己要求的生物。這一技術目前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科學家可以把棉花變為紅色、黃色、棕色;可以培育出無籽西瓜與無籽葡萄;可以讓青蛙長出六隻眼;可以讓老鼠不長尾巴。這一切都是基因再造的結果。
隻要願意,人類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對自己的基因也進行再造。尤其是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在對人類DNA的30億個堿基對以及由此組成的3萬多個基因進行全麵的研究、排序,並已取得初步成果,在不遠的將來,就會對人類的所有基因結構,以及所代表的人類生命密碼完全摸清。那麽,隻要在此基礎上稍加努力,便可以隨意、自如地再造人類自身。
我們十分欣慰地看到,僅用今天人類掌握的各種技術,就已經成功地拯救了許多瀕臨滅絕的物種。
2004年7月,英國科學家啟動了一項冷凍儲存瀕危生物物種DNA的計劃,這些瀕危生物DNA的分子將可以得到長期保存,許多年後,隻要認為必要,就可以用這些冷凍的DNA分子克隆出那些稀有的物種。與該計劃一起的還有永久保存這些瀕危生物的精子、卵子和組織細胞。
這種類似的計劃在各主要科技發達國家都有許多在實施。以中國為例,紫杉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瀕危植物,目前通過人工培育,不僅可以使其成活率高達98%,而且可以做到即播即發芽,發芽率90%,年均長高50厘米以上。紅係冀南牛是瀕臨滅絕的優質黃牛,為了拯救這一優良品種,2002年4月,中國農業大學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了紅係冀南牛,使拯救這一優良黃牛品種成為可能。
在拯救瀕危物種方麵,中國做得最出色的是對大熊貓的保護。大熊貓已經處於嚴重的退化狀態,僅依靠自己已經很難在野外生存,中國有關部門為了拯救大熊貓,專門成立了保護、研究機構,通過建立保護區、人工授精、繁育圈養、放歸山林等措施,已經成功地穩定了其種群數量。目前,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正在著手建立“大熊貓基因庫”,基因庫內容包括精子庫、卵子庫、胚胎庫、細胞庫、DNA和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組織樣等。一隻大熊貓死後,其基因可以保存幾百年,並可再讓其“複活”、繁衍。除上述各項工作之外,大熊貓的克隆工作也在著手準備之中。
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任何物種的變異,都不會同時出現整體跳躍式突變,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發現自身的基因開始出現退化,完全有能力依靠早已掌握了的生物工程技術,成功地阻止這種不利變異的蔓延,而且也有完成這些工作的準備時間。因此,物種退化的因素不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